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学习园地  成果展示  经验交流  下载专区 
热点文章

处室电话:0351-3566228
综合办公室电话:0351-3566228
电子邮件:tgypjc@Yeah.net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材料工程系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专题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
2016-04-07 08:45  

    根据学院《关于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实施意见通知》要求,材料工程系分别于315日、17日、19日、28日、29日在全系范围内举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专题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学习研讨活动。本阶段大讨论活动分别由教学主任翟燕、各位教研室主任主持。具体情况如下:

    1.315日大讨论活动中,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全文,就《意见》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思路、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进行了全面学习,大家结合现阶段教学工作畅谈学习体会,认识要推动转型发展高校必须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强调我校转型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推动部分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坚持省级统筹、协同推进。《指导意见》明确了转型的主体是学校,转型的责任在地方。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统筹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制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

   《指导意见》提出了转型发展的14项主要任务:转型高校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与中职、专科层次高职有机衔接;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完善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指导意见》在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方面,要求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责任,省级改革试点方案要落实和扩大试点高校的考试招生、教师聘任聘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快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加大对试点高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

    2.317日大讨论活动中,任永健副书记结合我院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训活动(GYB),对《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行全面解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大学治理现代化、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常态”。

    确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原则是前提。实习分层施策原则,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创新精神和人格养成为目标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面向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组建“创业班”,开设创业学程和培训体系;实习分级管理原则,学校层面负责各类政策制度设计和把握,制定宏观任务;学院层面负责具体任务执行,结合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配备指导教师。第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重要环节,大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我院为例,已建成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场地及资源,学生可结合专业知识,发挥专业技能。第二,提倡学校通过“项目化”“课程化”“学分化”的方式推进推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考核方式改革,尤其是将企业项目和任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真刀真枪实践,受益匪浅。

    3.319日大讨论活动中,材料工程系教研室主任张涛、谭俊华结合参加由洛阳理工学院主办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新材料专业协作会成立大会暨专业建设研讨会”向各位老师作了专题调研汇报。汇报情况如下:

    此次参会实习感悟很多,对该校和其他几位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之处印象深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共有复合材料和聚合物成型加工两个实习基地。以聚合物成型加工实习基地为例,旨在满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本科毕业论文。该基地共有相关教学仪器90余万元,在塑料与橡胶的配方设计、改性、成型和检测,可以完成塑料和工程塑料的注射和挤出成型,各种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生胶塑练、胶料与配合剂混炼和热炼、压片等橡胶的成型等以及常规力学性能的检测,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测定等实验项目。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设备仪器,独立开展实验和科研活动,专业实验技能扎实,应用特色凸显。

    二、按专业方向进行实验室设置。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每年招生8个班,共有三个专业方向,水泥、玻璃、陶耐。实验室共有水泥实验室、玻璃实验室、陶耐实验室、热工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材料物理实验室、岩相实验室和2个实验中心粉体工程实验中心及水泥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设备台套数多,实验室面积大,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强,企业认可度高。

    如水泥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内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故障处理仿真系统,主要是进行水泥厂的中控室人员培训,按照真实工厂案例设置素材,对烧成窑头及熟料输送、废气处理、烧成窑尾等主要设备的生产进行远程控制,能够熟练进行模拟操作。

    三、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学时比例高,要求工科学生都有机器人操作训练。洛阳理工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除了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外,还有1周电子电工实习、1周粉体工程训练;4周岗位实习、12周的毕业设计(论文)、3周无机材料生产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总学分187;很多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都比我校的学时数少。

    四、当地经济产业链繁荣,政策导向,校企间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洛阳理工学院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有色金属、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还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中硅高科、万基控股、伊川电力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众多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很欢迎与学校合作进行技术升级和人员培训,校企合作广泛深入。

    此次参会,共有60多所高校参与专业建设讨论,其中27所高校将其本科培养方案共享,这些培养方案都突出了应用型和实践性,专业方向逐渐靠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方向,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此次研讨更加坚定了我系进行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改革的决心,可利用别校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本系实际,广泛调研,深入校企合作,修订2016版本科培养方案。

    4. 328日大讨论活动中,材料工程系在系会议室举行典型材料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如下: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的增多,如何建设合格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邯郸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双师型教师培养措施有效,本次学习有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一、办学定位明确

    地方院校走内涵和特色发展之路,人才培养应突出地方性和应用性。提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满足两个需求,一是社会发展需求:专业依托产业、课程对应职业、教学强化实践。二是学生发展需求:不以压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代价(强化专业基础和特点)

   二、广泛调研,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专业依托的区域行业产业;搞清楚产业布局(干什么)、对地方经济贡献人才岗位需求和技术要求,用两年多的时间对邯郸市17个区县所属化工企事业调研,收集上千家企业信息,和几十家化工企业进行了对接。

   三、化工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校企合作共育化工应用技术人才

    校企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在企业建设实习基地;学生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

    四、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从事生产实践和技术研发

    学院要求教师按照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每人联系2-3家企业,“下的去、呆得住、有作为、受欢迎、可持续”企业要求;岗位要求;管理措施。近几年寒暑假基本上都有教师到企业去,201520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即提升化工实践能力,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专利、上市等问题。

 

 

 

 

关闭窗口

技术支持:太原工业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兰路31号  邮编:0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