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学校号召,认真落实校发(2016)2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实施意见通知》精神,思政部与法学系进行了广泛动员,积极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现将学习调研阶段小结如下。
一、认真布置、落实大讨论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
为保证各项工作切实落实到位,经系党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思政部与法学系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李建宁担任,副组长由总支副书记和教学副主任孙林叶担任,成员有:沈玲、刘晓辉等。
2.制定了工作计划
在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思政部与法学系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工作计划》。在工作计划中,对学习内容、讨论主题、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等作了布置。特别强调要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如,除了按学校文件提出的研讨内容之外,另结合本系实际提出了6个讨论专题:
(1)在学校“大力推进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指导方针下,本系学科如何发展?(2)如何理解“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内涵,推进本系有特色的教学改革?如,品牌专业建设、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3)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有效地贯彻“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实践、鼓励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达到此目标,全系需要凝炼什么样的团队文化?(4)为“尽可能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资源分配机制?(5)如何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使之在培养目标、途径、方法等各方面更加协调、更加符合实际情况?(6)在全面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大环境下,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情况,思政部与法学系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从哪些方面提出申报“质量工程”的项目?
3.广泛进行动员
3月16日,全系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动员。会上,李建宁主任做了动员,对教育思想大讨论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背景、目的、意义和规划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学校工作方案出台后,系内又召开党政办公会进行传达学习,再次进行动员并布置有关工作,要求各教研室做好层层动员和发动工作,明确各教研室主任是各小组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组织好本小组的讨论工作,做到全体动员,全员参与。
4.开展一系列活动
按照校、系工作方案,我们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和讨论活动,如:
(1)与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就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进行交流。为配合大讨论、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我们邀请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教授作了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学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冯秀军教授在讲座中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面的深刻体会,认为高校应当构建“教师、教材和学生三维互动”的教学平台,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党的理论知识“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善于读懂学生的心,巧设问题引力波,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爱学、善学、能学”。在互动环节,老师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冯秀军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讲座持续了将近四个小时,引发了参加交流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2)召开各类型人员座谈会。由系领导组组织,分别召开了教研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座谈会、近三年新进教师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各教研室也纷纷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根据学校和系的讨论专题,畅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和体会。
(3)系领导、系学术委员会成员、系教学委员会成员还通过个别交谈、专题探讨、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与师生进行了交流,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4)部分思政课教师于2016.3.19-3.20日赴太原理工大学思政部进行了理论课程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调研,为学院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借鉴和参考。
5.做好宣传工作
系里明确了专人负责大讨论工作的宣传,努力在全系营造浓厚的气氛。
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讨论
师生员工围绕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讨论专题,结合本校、本系实际,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和思路。如:
1、目标定位上,我们作了重点的讨论。我们认为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符合太原工业学院的实际情况。这个办学定位得到了全体老师的一致认同。
2、办学层次上,以本科为主,本科应该注重应用技术型教育,培养技术一流,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到企业去能用得上,留得住,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3、办学思路上,我们认为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是对的。但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给老师们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和保障。让老师们能够安心搞教学,搞科研。
4、强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加快推进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就业岗位需求调研活动。打造以岗位实践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5、转变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理念落实。鼓励教师以多种方式下到企业积累行业实践经验,适当引进有行业实践经历的人才。提高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建立让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教学岗位的制度保障。
6、推动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精神、制度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校园文化生活多样性,营造浓厚的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让制度成为学校持续良性运转的核心保障力量。
7、关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问题,我们希望学校出台更有效的激励政策。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形式,学校应当大力支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和提高。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讨论,全系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办学思路。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积极改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愿为我校的全面发展而努力。